阿联酋最新相关资讯 首页 in迪拜 查看内容
0

公共艺术项目横幅提示引争议 居民希望了解背后用意

摘要: 在丹戎巴葛多个地区挂起写着不同提示横幅的公共艺术项目,旨在鼓励公众放慢脚步,重新思考日常点滴。不过,其中一个横幅提示引发涉及隐私问题的争议。这条横幅要公众盯着组屋单位的窗户,直到住户发现为止。多数受访 ...
在丹戎巴葛多个地区挂起写着不同提示横幅的公共艺术项目,旨在鼓励公众放慢脚步,重新思考日常点滴。不过,其中一个横幅提示引发涉及隐私问题的争议。
这条横幅要公众盯着组屋单位的窗户,直到住户发现为止。多数受访居民反映,他们对这个艺术项目毫不知情,有关方应该加强推广,让居民了解项目背后的用意。
这个名为“每日行动”(A Daily Act)的公共艺术项目,是新加坡美术馆“每日艺术计划”委托本地涉足艺术领域的独立研究工作室Atelier HOKO创作推出。

  
 
《联合早报》记者星期四(7月4日)前往达士敦坪公园(Duxton Plain Park),发现组屋地面层这条引发争议的横幅,上面写着:“选择楼上一个单位的窗户来看,直到住户发现你在盯着。”
有人认可出发点 有人担心住户隐私或受侵犯
受访居民对此看法不一,有些人欣赏这个公共艺术项目的出发点,有些则担心横幅上的提示可能侵犯住户隐私。
达士岭组屋(The Pinnacle@Duxton)居民林燕鸣(53岁,退休人士)受访时说:“由于我们对这个艺术项目毫不知情,看到横幅时会一头雾水,让人盯着单位窗户也很奇怪,有关方应该向居民清楚交代用意是什么,尽量避免对居民造成不便。”
居民李殊贤(23岁,市场营销)住在横幅正后方的组屋低楼层单位。她说,达士岭组屋平时已经吸引不少游客来打卡拍照,因此不会太在意窗户是否被人盯着。
“我比较在意的是,组屋成为公共艺术的一部分,事前是否征得居民们的同意。”
但也有不少居民对这个艺术项目感到新奇并表示认可。居民陈佩真(75岁,兼职工)说:“这个艺术项目的出发点很好,平时人们生活节奏很快,这些横幅可以帮助人们慢下脚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生活。”
旨在让人们关注和重新思考日常行为

  
   
    延伸阅读
   
  
   
      
   形象不该歪曲创作应有空间 本地学者与艺术家看法不一
  
 
新加坡美术馆发言人受询时说,每个提示都为特定地点量身设计,由Atelier HOKO在今年首季度进行有关研究和观察而拟定。当中包括上述达士敦坪公园的横幅,旨在“让人们关注和重新思考日常行为”。
Atelier HOKO创始人郭进敏和何广良透过电邮受访时说,经过住宅区时望向他人单位的窗户是人们平时可能会做的,并形容这是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行为。
“如果组屋一楼有单位,或我们认为这样做会侵犯楼上住户的隐私,我们就不会这样写了。”
针对公众褒贬不一的反馈,两人指“每日行动”可能会要求人们做出一些看似奇怪或感到不舒服的行动,“但这些行为都是为了让人们保持心胸开放、体验快乐、好奇和轻微不适的时刻,这些都是日常生活的心情写照。我们希望这些体验能够刷新我们与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事物之间的互动与关系”。
这个项目从6月29日起,在丹戎巴葛13个地点推行,通过横幅、传单和明信片向公众传递超过80条指示,并附上二维码邀请公众进行反馈。这些横幅将在7月结束前更新。


  这个靠近丹戎巴葛坊路口的横幅要求人们过马路时捂住耳朵。该公共艺术项目的横幅和指示遍布丹戎巴葛地区13个地点,包括武吉巴梳路、艾弗顿园、达士敦路和岌巴路。(叶振忠摄)
 
项目的另一处横幅则要人们过马路时捂住耳朵,有民众对此表示担忧。公众黄思雲(48岁)受访时说:“捂住耳朵过马路可能会有危险,因为发生意外时人们可能反应不及,应该要注意交通安全。”
较年长者盼推出多语言版本以便参与
此外,有些较年长居民反映说,他们看不懂横幅上的英文提示,也不善于使用二维码来提供反馈,因此希望日后类似活动可以推出多语言版本,方便他们一同参与。
新加坡美术馆发言人说,这是一个试点项目,将在未来的计划中探索提供多种语言的可能性。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文作者
2024-7-6 11:53
  • 0
    粉丝
  • 36
    阅读
  • 0
    回复
热门评论
排行榜
©2001-2021